山西农业大学化学生态研究所,成立于2001年,现为校院二级管理科研机构。刘金龙教授任研究所所长。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高级实验师1人,人员配备结构合理,后备力量发展潜力大。自成立以来,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注重应用基础研究兼顾实践推广,具有鲜明的创新性特色。
主要研究内容有:昆虫性信息素结构鉴定和化学合成的研究;农林生物灾害防控技术研究;植物源农药的分离、提取、鉴定和开发利用研究。
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6项,在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木蠹蛾性信息素化学与应用基础研究》过程中,成功完成了小线角木蠹蛾性信息素的组分分析、结构鉴定、化学合成及应用基础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将“顺-3-十四碳烯醇乙酸酯” 鉴定为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填补了昆虫信息素研究的一项空白。其后承担水利部《沙棘木蠹蛾综合控制技术研究》项目中“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开发和相关应用技术研究”工作、山西省自然基金项目《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化学与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参加承担的国家十一五林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林重大生物灾害防控技术研究》子课题《生态林重大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技术》等项目,在沙棘木蠹蛾,沙蒿木蠹蛾、沙柳木蠹蛾、榆木蠹蛾性、芦笋木蠹蛾和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和人工合成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申请发明专利5项,其中《沙棘木蠹蛾性诱剂》和《沙蒿木蠹蛾性诱剂》获发明专利证书。迄今已发表近30多篇(4篇SCI)有关昆虫性信息素研究论文。现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榆木蠹蛾性信息素鉴定与仿生化学合成》和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芦笋木蠹蛾性引诱剂的开发与相关应用技术研究》,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研究所具有完善的仪器设备。研究所将立足于服务农林生产和农林害虫综合治理,为新形势下农林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1 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张金桐教授
图2 研究所工作人员在有机合成实验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