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纪念“九一八”事变、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节点,为深刻铭记历史伤痛,引导全院师生直观认识731部队战争暴行带来的深重灾难,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与强烈家国情怀,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基础部党委组织开展“观影史勿忘国耻 强党性勇担使命”《731》观影主题党日活动,以历史为镜鉴筑牢思想根基。


一、教师支部感悟
外语系付国伟:
2025年9月23日,我与党员同事、学生参与中共山西农业大学基础部委员会组织的《731》观影主题党日活动,影片播放前“观史影勿忘国耻 强党性勇担使命”的字样,让这次活动超越普通观影,成为深化“勿忘国耻”认知、明确课程思政方向的契机。
影片未刻意煽情,却以真实人物故事与尘封历史档案,揭露731部队的暴行:日军编造“以健康换取自由”“天皇亲善”等谎言,实则将孕妇强行解剖、把百姓锁进实验室做毒气试验,细菌弹试验场下埋着无数无名逝者。这些画面让我清醒认识到,党性教育必须扎根历史,国耻记忆是砥砺初心的“清醒剂”。
此前我常思考如何让“党性”从抽象概念变为学生可感知的精神力量,影片主人公王永章从自私小贩到觉醒抗争的转变给出答案。他的蜕变展现普通人在绝境中的良知觉醒,证明党员“使命”不是空洞口号,而是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人民受难时守望相助。
未来课程思政中,我会引导学生围绕“731事件与当代青年的责任”讨论,让他们明白铭记国耻是为警惕历史重演、守护和平;结合“理解当代中国”课程特点融入党性教育,帮助学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作为高校教师党员,我会做好历史“传承者”与使命“传递者”,让年轻一代不忘初心、勇担使命。
物理系李丽丽:
2025年9月22日,我参加中共山西农大基础部委员会以“观史影勿忘国耻,强党性勇担使命”为主题的观影活动,观看《731》后,我深感这不是轻松的娱乐,而是一场沉重的精神跋涉,影片如冰冷手术刀,剖开历史最黑暗的一页,绝望、愤怒与悲怆交织的情绪久久不散。
影片最让我震撼的是对“731”部队“理性之恶”的揭露:洁白实验室、精密仪器与身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看似在进行科学探索,实则将人异化为“马路大”(圆木)。这种被科学包装的系统化残忍,比冲动暴力更可怕,它警示我们,科学脱离人性约束、技术背离道德轨道时,破坏力将是毁灭性的,这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代科技伦理的拷问。
影片对受难者画面的处理克制却极具力量,没有过多煽情台词,特写镜头下绝望的眼神、颤抖的双手与无声的泪水,让观者能共情那种极致痛苦。影片努力赋予每位受难者“人”的痕迹——惦记家乡孩子的母亲、怀揣梦想的青年,这些人性之光让他们的毁灭更悲壮,他们的沉默是对战争最有力的控诉、对生命尊严最坚定的捍卫。
我认为,观看《731》的核心意义是对抗遗忘。时间模糊历史细节、亲历者逐渐老去,这类文艺作品如警示碑,将不容篡改的记忆刻入民族与人类共同基因。它让我们懂得和平来之不易,铭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而是理解和平珍贵、警惕极端主义,直面黑暗才能更执着地追寻光明。
数学系申梅:
电影《731》(英文名“Crime Has No Boundary(罪行无界)”)全球上映,在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多国银幕播出,不同国籍、肤色的观众共同直面这段人类文明的伤痛记忆,让我深刻理解影片结尾“你若记得,我便活过”的深意——当记忆跨越国界成为世界共同记忆,才是对受害者最好的告慰。
铭记731暴行,核心是警惕战争摧毁人性、守护人类共同良知与正义,而非延续仇恨。影片中,深坑内众人奋力托举年幼的孙明亮求生,却仍难逃被杀害的命运;王永章虽冲出重围,镜头却冷静揭示“此处,无人生还”的残酷现实,打破观众对“主角光环”的期待,让我们认清731部队这个系统化杀人机器下,个体逃生的渺茫.
此前在书本上读到“731部队进行活体实验”,只觉是遥远文字,而影像将文字转化为具象痛苦,让我真正感知历史残酷。受害者不是冰冷数字,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是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如今二战结束八十周年,亲历者老去,但历史记忆不能褪色,我们虽未经历战争,却肩负传承记忆的使命,忘记历史就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化学系刘勇洲:
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90周年,9月22日,基础部党组织在御景华府横店电影城组织党员观看《731》。观影前,我既因早闻731部队罪行而不忍看血腥场景,又因看到影片负面评价而带着审视心态准备验证问题.
看完后,我认为影片整体不错。虽部分场景看似不现实,如日军给作为“实验材料”的中国人(被称为“马路大”)提供白米鸡蛋、安排干净住宿,与历史上中国人吃杂和面、吃白面会被惩罚的情况不符,但从教师与科技工作者视角看,为获取可靠数据消除干扰因素,这种设定可理解,正如导演解释,日军是以此诱骗百姓、鼓吹“中日亲善”,达标后便露出凶相,实施火烧、冷冻、鼠疫等实验,甚至残忍剖出孕妇胎儿做成标本。而影片中日本儿童背诵“中日亲善”的场景,让我感到恶心。731部队1932年成立,其研究成果投放在中国多地,杀害无数无辜百姓与抗日军民。
中国人民历经14年抗战,牺牲无数先烈才取得胜利,日本的罪行我们应牢记。当前日本未反省历史,反而试图干涉中国台湾问题,我们需警惕国内“精日分子”,打好防谍人民战争。此前武汉大学“日本旗”椅子事件中,学校党政领导轻描淡写、回避责任,这与该校长期勾结外国势力鼓吹不良思想有关,需引起党重视。前苏联因丧失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而解体,我们要引以为戒,直面斗争。
二、学生感悟
英语2201栗溪妠:
观看《731》,银幕上的血色历史直击心灵,让我更坚定作为学生党员的责任。观影时,冰冷残酷的画面数次让我哽咽,曾经教科书上抽象的苦难历史,变成了具象的伤痛记忆。看到同胞被剥夺姓名沦为编号,却在绝境中坚守尊严,我深刻体会到信仰与力量的真正含义。
作为学生党员,我明白铭记历史不只是情感触动,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影片中被残害的生命警示我们,遗忘就是背叛。在当下和平环境中,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历史认知,主动传播历史真相。
未来,我会将观影感悟转化为行动,在学习生活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把爱国情变为报国行;同时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更多同学了解这段历史,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影片结尾“你若记得,我便活过”的话语深深烙印在我心中,作为青年党员,我会接过历史接力棒,以自强不息践行初心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研2401李亭:
2025年9月18日,正值“九一八”事变94周年纪念日,电影《731》全球同步上映,这一特殊的上映时间,让影片超越商业电影范畴,成为重申国家记忆、揭开民族伤口的重要载体。
影片以731部队在东北进行细菌战、活体实验的真实历史为背景,通过中国平民、抗联战士、日本军医等多视角展开。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主角”,因为每个被拖进实验室的生命都是主角;也没有刻意煽情的配乐,撕心裂肺的哭喊与手术刀划开皮肤的声音已足够令人崩溃。其中“冻伤实验”片段让我难以释怀:零下三十度低温下,中国战俘的手臂被强行浸入冰水,冻至发黑后用铁棍敲击,皮肉脱落,而日本军官却面无表情记录“实验数据”,仿佛在观察小白鼠。那一刻,我真切理解了“反人类罪行”的含义——这不是战争,是屠杀;不是科学,是魔鬼的狂欢。
《731》的意义在于“记住”:记住无名亡魂、记住被挖掘的历史、记住“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影片结尾没有彩蛋,只有一行白字:“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至1945年间,超过3000名中国、朝鲜、苏联平民在731部队实验中被害,其中无一生还。”我忽然明白,真正的“彩蛋”在我们心中,是能否带走记忆、传递痛感、将历史火种交给下一代。
有人认为这部电影太沉重不适合孩子看,但我觉得正因其沉重才更该被看见。我们这代人未经历战争与亡国危机,不能沉浸在“岁月静好”的幻觉中。和平是3500万同胞用尸骨换来的,是无名受害者用生命筑起的。《731》不是一部“舒服”的电影,它是酷刑、是拷问、是灵魂洗礼,逼着我们看、想、痛、记,让我们明白历史不会自己说话,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再沉默。愿我们都成为记忆的守夜人,不为延续仇恨,只为不让黑暗重来。

本次《731》观影主题党日活动,让全院师生党员进一步坚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信念。下一步,基础部党委将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推动红色基因融入育人全过程,携手全院师生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勇担时代使命。